fbpx

尋美路上:減物,教我學會自信勇敢,遇見更理想的自己|Nelly專欄

圖 / Nelly
文 / Nelly

2011年秋天,我遇見《斷捨離》這本書。而啟動的契機,就是從衣物換季開始。

家庭主婦執行斷捨離的日常|減物,教我學會自信勇敢

夫妻兩人加上五歲與七歲的孩子,全部的衣物,我很用心地一件件摺好,並努力塞滿大衣櫃、斗櫃、床頭櫃、掀床底櫃…等空間。空間不足,就持續添購塑膠抽屜櫃。平時看似整齊的臥室在遇到換季時期,衣物就會失控地大爆走。

後來我嘗試把生活主軸拉回「現在的我們」。太小、太舊、不適合、不喜歡、不實穿的衣物通通篩出來,想辦法送出家門。浪費的愧疚感、買來穿不到的自責、親友給予的人情壓力,面對這些不舒服的感覺。

家庭主婦執行斷捨離的日常|減物,教我學會自信勇敢

處理過衣服之後,用同樣的觀念「我們只留需要使用的物品,而不是物品可以用就留下來」來面對其他的居家用品:碗盤、書籍繪本、玩具…等,判斷能力也越來越清明,往年困住自己的成見漸漸解開了,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,感覺真好。而且發現:生活需要的,比你想像的少很多很多很多。

2012年夏天,因為先生工作的異動,我們全家從台南搬到新北市,離開原本的家,去到完全陌生的城市重新生活。也許是執行過斷捨離而有所領悟,以前的我,透過購買物品來得到滿足,現在的我,經由減物來獲得空間的舒適感。面臨搬家這個重大改變,我反而覺得有一種可以重啟生活的挑戰感。

在台北,我們租了18坪的兩房公寓,只有原本居處的3/5。空間限制使得我們必須思考並抉擇哪些傢俱物品有必要搬到台北。這次搬家經驗,讓我深入的磨練,我需要哪些居家用品來過生活,而不是選擇那些價錢貴的,看起來好用的物品。我明確的體會到,生活是自己要過的,而不是裝扮成看起來很讓人稱羨的模樣。

即便只是租屋,即便只是18坪的空間,即便是完全陌生的環境,但是我的心境上有著踏實。因為我的家,正由我一點一滴建立起理想的模樣與生活方式。然後我也由內而外地延伸,勇敢去探索台北這個未知的城市。我認識新的朋友,我學習新的交通方式,我甚至挑戰在台北開車,也體驗複雜的交通,當然,也包括迷路。

移居北部安家後,我的孩子們,小學三年級的轉學生哥哥主動牽著小一新生的妹妹上學,因為陌生環境的挑戰,他們必須依賴彼此,我深受感動。

分享一段從書裡讀到的文字:

「在這個星球上輕盈漫步,並且不管遭逢何種際遇,是微不足道也好,辛苦危難也好,都要懂的欣賞與感激。」

《給設計者、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Wabi-Sabi》, p.57, 李歐納.科仁 Leonard Koren著

如果我沒有經歷過,我不會懂得這段文字的美好。

◇ 作者 ◇

Nelly 曾任科技業工程師。孩子出生後,成為全職家管,資歷超過14年。 從執行斷捨離的日常中,找到簡單生活的目標,也找回過去失落的自己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