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作間工作?不,在除濕間工作。
冬天近了,寒意蔓延。除了氣溫漸漸涼爽,穿上久違的秋衣,可能也開始注意到,洗過的衣服乾得越來越慢了。現今大多數人居住在社區或公寓,高樓林立,後陽台常常緊鄰其他大樓,陽光鮮少直射進來。一到秋冬,衣服變厚、濕氣變重,往往曬個兩天摸起來還留有潮氣,甚至飄出淡淡的霉味。於是,許多人常將半乾的衣物移到室內,用除溼機烘乾。
#失去核心任務的房間
延續上個成功打造一家人共同相處的玩樂書房,這戶人家也遇到除溼衣物的問題。原本規劃為收納室兼媽媽的書房,因為雜物日積月累,和常態除溼衣服的需要,漸漸的,書桌功能荒廢,物品四處堆放,除溼衣物也因沒有固定場域而四處懸掛。整個房間的功能和外觀變得曖昧而混亂。「到後來發現自己根本坐不住這裡讀書工作,東西放這就再也不想動了,覺得很雜亂,還不如餐廳來得自在。」媽媽帶整聊師觀察時,也提到自己的規劃契合不上真實的需求。在同個空間想要融合兩種截然不同的功能性質,就彷彿是要在泰式料理加上日式味噌,怎麼融合就是奇怪,總會有一方的霸道的占據整個空間。釐清房間的任務和客戶的使用需求後,和整聊師討之下,媽媽希望將工作情境固定在和室,這個房間則成為「整齊的儲藏室」兼具「室內曬衣場」。將房間的主軸任務定下來後,依此開始整理就不難實行了。
#透過工具創造與強化使用情境
整聊師與客戶一起將書桌上的書篩選、整理,清出大量過期的書籍。利用現有的開放式置物架和層櫃,重新整理物品,依據使用頻率的高低決定收納位置,讓最常使用到的物品集中在眼手最容易注意到的位置。 我們意外發現,整理一輪下來,甚至在置物架清出了一個空間,讓客戶吊放換季衣物。儲藏室經過整理後,功能也逐漸分明而清爽乾淨。
由於物品的汰換,空間得以變得寬敞流通,客戶能夠放上之前購買卻用不到的曬衣架,專門除溼衣物。讓使用情境透過器具固定下來,客戶便能擁有一處除溼的專用場域,回收衣物也變得更方便。最後書房的電腦,媽媽依舊選擇保留下來,做查詢資料的用途。空間的規劃定義明確後,用途便會跟著清晰,使收納任務更加順暢,不再是難事;即使作為衣物眾多的室內曬衣場,也能顯得很清爽呢。
常常為了空間而煩惱嗎?也許你可以向我們伸手!